自2015年岁末开始的新闻编辑改革至今已近一年时间,按照习总书记对新闻宣传工作时、度、效的要求,经过一年来的探索实践,在各部门大力配合及广大信息员的共同努力下,新闻走出了以往传统的窠臼模式,在颠覆传统、尝试创新方面取得了一些有目共睹的可喜变化。主要表现在:
一是厘清职责,共同把好质量关。改变以往的由宣传部单一审核的模式,尝试施行“审核+编辑”模式,由来稿部门领导审核内容真实性,宣传部相关人员把关标题及文字语句,分工把口,各负其责,“共同管好新闻这段渠”。
二是突出新闻现场意识,新闻来源渠道更加广泛。为了突出新闻的现场感和真实性,最大限度避免转述、复述,提倡由新闻事件和亲历者撰写现场新闻和第一手新闻,广拓信息来源渠道,叫响“我在现场”口号。这一年来我们欣喜地看到,大量非信息员的一线教师撰写了大量的现场感强的鲜活新闻,避免了失真、失效的弊端,新闻的鲜活性得到有效增强,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信息员的繁重劳动,达到了如期效果。
三是凝练标题和内涵度提升上有新气象。新闻标题是新闻的“题眼”,只有新颖和凝练才会“吸晴”。借鉴省教育厅的标题及其他纸媒和网媒的成熟经验,一年来,新闻编辑人员在锤炼标题、丰富内涵深度上进行了不懈探索和努力,如今标题不再直白,更加浓缩精炼,提高了新闻的关注度和点击率。
四是新闻在提速提质上有新作为。新闻讲究“保鲜度”,贵在“新”,重在“效”,发布力求“快”。为此,改编发分离为编发一体。一年来,内网新闻发布大提速,重要新闻随时发,一般新闻尽快发。端正种好“责任田”观念。强化服务意识,提升服务效能,以新闻为第一信号,师生满意为第一标准。新闻发布分三个时间段:早晨6点至7点时间段发布早间新闻,9点至11点发布午间新闻,下午2点至4点发布下午新闻。畅通信息发布渠道,周六周日及节假日只要有新闻也做到及时发送,形成快编快发、通达高效的新闻发布渠道,新闻快进快出,无积压现象发生。
五是强化媒体联动,扩大新闻传播力。树立部门提供基础新闻,剩下的工作由新闻编辑人员来做的服务理念,根据不同媒体的用稿要求,对原有新闻素材进行再加工,“量身订做”的新闻第一时间推送到相关新闻媒体,扩大新闻传播力和影响力。
六是丰富网站内容,建构多元多样的新闻资讯体系。打破单一新闻样式,形成以新闻为主,间或穿插文学作品、推荐文章及政策早知道等内容,让大家在阅读新闻之余多一种放松心情的方式。